您的位置:中国养生保健网资讯正文

万骨舒筋,有效治疗骨质增生肩颈腰腿疼痛

2019-01-15 15:32:31  阅读:301218+

  万骨舒筋 适用于各类骨痛患者

ygb_17.jpg

  万骨舒筋用于临床至今有数千类和氧化铅等在高温下制成铅硬膏,其所含的铅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可促进皮肤被动扩散的吸收。其脂溶性与人体有亲和力,能增加表皮类脂膜对药物的穿透作用,这是任何膏药所不具备的。近年有人测出膏药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碘被人体吸收,这是古人未能探测到的治病机理。由此断言,万骨舒筋释放药效的能力远比橡皮膏强且持久。随研究的不断深入,万骨舒筋的透皮吸收机理定能明了,使这古老剂型发挥更大作用。万骨舒筋多用气味具厚的复方药物,经皮渗透在患部形成较高浓度的相对优势,高度的累积必定促进其较强的被动吸收。临床大帖膏药外敷起到的治疗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严重病症覆盖穴位多,强力吸收,起效快,根治性强是得到患者认可的。

  万骨舒筋祖传至今,熬制方法有其独到之处。下丹时油丹之比1:0.3,既节省黄丹又减少膏药中铅的含量。夏天炎热不跑膏是膏药一绝。是我们不断探索和患者需求的结果,无论那种膏药,疗效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也是大家的共同追求。外用膏剂系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有的对皮肤或粘膜起局部治疗作用,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草本骨法炮制 止痛更透骨

  万骨舒筋是由制川乌,制草乌、白芷、细辛、川穹、当归、肉桂、洋金花、乳香、没药、冰片、薄荷脑、水杨酸甲酯最适宜骨质增生、肩、腰、腿、等关节疼痛引起的僵硬,活动活动不利亚健康人群

322713658773107132.jpg

中药成分

  万骨舒筋含多种中草成分,中医精华更加安全,无菌无纺布,贴敷牢固透气性好

ygb_27.jpg

  超强渗透力

  采用古法炮制,渗透力比同类型产品更强,可迅速穿透皮下筋骨,直达病灶深处,溶血消炎,从而达到满意效果。

ygb_30.jpg

  快速疏通经络

  万骨舒筋贴富含的中草精华,具有强身健本的功效。中医讲“肾本固、为先天之本”,贴敷患处20分钟开始疏通经络

ygb_32.jpg

  过敏率低

  万骨舒筋由中草配方调制而成,膏贴温和无刺激,四季适用,黑膏体配合了粘性透气的无纺布,牢固不过敏。

ygb_34.jpg

  为什么?

  万骨舒筋比普通膏药好用?

u=3725669685,1814786582&fm=200&gp=0.jpg

  选料精

  万骨舒筋从选料到用料到制作都经过了层层把关和严格的监控,确保做到每一步放心。

  成分足

  对比其他同类膏贴产品,万骨舒筋采用中医外敷,成分用料足。

  工艺先进

  工艺更先进通过创新采用PIB膏贴基质技术,让膏贴具备了粘度适中、低过敏等特点,成为科技创新型膏贴产品。

疗效更出色

  快速直达病源特征,膏贴舒适度等方面均显著高于其它膏贴产品。

  外用膏剂的剂型种类: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三种主要膏剂。另外,类似软膏的制剂:糊剂及涂膜剂亦在此介绍。外用膏剂中的软膏与膏药在中国应用甚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痈疽篇”中已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汉代名医华佗在施用外科手术后,常习用“神膏”以促进伤口愈合。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要方》中有用豕脂、羊脂等与药料炼制膏剂的记载;同一时代龚庆宜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和齐?诸澄著的《褚氏遗书》中对皮肤科用药方面均有重要发展,其中有多种“薄贴”的记载,已较广泛地应用皮肤吸收良好的动物脂肪作为软膏基质。

  万氏史册记载 万氏黑膏药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当时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太祖万仁德永城市裴桥镇万楼村人氏,自幼师从当地名医学徒,为解民间疾苦,就回乡开设医馆行医,济世为民。在万楼村始创“万仁堂医馆”,开设作坊,手工制作膏丹丸散,为广大贫苦百姓消除疾病,深得民间好评,太祖万仁德也获得了“万善人”之美称。

  第二代传人万尚魁自幼随父学医,传承了太祖的医疗技术,继续在民间行医。由于万氏黑膏药特别受到当地百姓的欢迎,当时有腰腿疾病、四肢关节疼痛、肩周、颈椎疾病前来求医寻药者络绎不绝。

  在抗日战争时期永城市裴桥镇是新四军抗日根据地,1940年春天日伪对新四军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在敌强我弱、缺医少药的情况下,新四军为保存实力把根据地撤退到路东,并把在万楼战斗中受伤的伤员留在万仁堂医馆医治,万老先生的医术得到新四军伤员的一致认可。一些穷苦病人也能得到周到的治疗,一时间医馆内挂满“药到病除”“妙手回春”“万仁神贴”的锦旗、匾额。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仁善之举使万仁堂享誉乡里

  解放后至70年代前,国家逐渐健全了医疗机构,民间的个体行医者渐渐萎缩,到了第三代传人虽然全部继承了先辈们的医疗和制剂技术,但是只能在作坊中为少数病人提供治疗和服务。改革开放后,第四代传承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医药制剂技术,使万氏黑膏药这一内病外治的独特疗法和黑膏药的制剂技术得到了发扬光大。

  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载有“乌麻膏”方,其组成有生乌头、麻油、黄丹及蜡。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以膏成……”由此可见,当时已有了制备膏药的方法。宋代,由陈师文等撰、宋朝廷颁布发行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丸、散、膏、丹等中成药已趋完善。外用膏剂到明、清两代更有发展,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中已有40多种剂型,其中膏剂品种也不少;清代吴师机著的《理瀹骈文》是一部论述膏药的专著,对膏药的方药、应用、尤其在制备工艺上均进行了较完整的总结,并有进一步的发展提高。如膏药种类,已不是单纯使用油脂与樟丹,而又创制出白膏药、胶膏药、松香膏药等。

  外用膏剂不仅在中国创用很早,而且在国外应用亦比较早。尤其是近代,在软膏的基质与制法、橡皮膏等方面有了较快的发展。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